深圳各大美术馆和艺术机构探索美育新模式 “无墙的美术馆”让艺术走进市民生活 热点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4月2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当下,深圳正在积极打造“美育之城”。面对美育发展的时代命题,深圳各大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守正创新,以美为媒,交融并蓄融合各类资源与理念,打造“无墙的美术馆”,实践公共教育探索与创新新路径。
【资料图】
搭建桥梁 让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实处
当前,我市不少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以创新思维,将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精准匹配需求人群。
作为深圳最早的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在公共教育方面成果丰硕,其推出的“1+N项目”已形成鲜明品牌。该项目从公共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深圳美术馆的学术定位,通过1+N模式,一方面向公众呈现优秀的艺术作品,扩充艺术史知识;另一方面,呈现当代艺术的创作现状,拉近市民与艺术作品的距离。
“我们希望为艺术与大众之间搭建交流的桥梁,让艺术真正走进市民的生活,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圳美术馆公共教育负责人游江说。
业内人士周先生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深圳艺术机构将大众的审美素养普及等教育功能纳入美术馆发展规划,高质量打造了美术馆教育平台,折射出美术馆观念的变化。“让展馆从单向度灌输知识之地,变成观众可以表达、乐于表达的空间,强化深圳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让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实处。”
馆校合作 让美育在孩子心田扎根
少年儿童是美育的主要人群。深圳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坚持经典引路,开辟“第二课堂”,开拓馆校合作新方式,将精心挑选的优质资源送进校园。
3月底,“徐悲鸿文化艺术中心美育进校园”活动在深圳启动。徐悲鸿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张文昌介绍,这一活动依托徐悲鸿文化艺术中心的资源,将徐悲鸿的艺术精神及经典绘画作品带到青少年中间,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艺术机构的美育功能。
不久前,华强北博物馆联合园岭小学开展“馆校共建—走进华博,校园的第二课堂”活动。近120名师生通过参观华强北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了解深圳改革开放发展历程。
何香凝美术馆去年启动“何香凝艺术走进校园”项目,与华侨城小学开展馆校合作的实践。该馆凭借丰富的艺术资源以美术馆的艺术作品、专业师资、艺术场地、品牌展览等为学生们提供资源,着力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实现馆校资源的优势互补。
湾区融合 共促美育新模式
日前,一场以艺术为媒介的文化交流在春日鹏城火热举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关山月中国画学院组织本院师生70余人前往关山月美术馆举办教师能力培训暨校外实践基地签约授牌,并参加关山月美术馆举办的2023年度首场“美术馆之夜”活动。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认为,此次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合作将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大湾区艺术教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实现共建共享。“这一模式争取成为大湾区城际美术馆校互联的一个良好范例,进一步激发大湾区美术发展活力。”